邮政改制前,纪特邮票作为邮政划分的“集邮邮票”,其计划选题都是紧密相联的,以至于还创造了纪票特发等做法。邮政改制后,邮票发行权归邮政总局还是邮政集团扑朔迷离,后来虽然弄明白邮票发行权归国家邮政总局,但又发现邮票发行权的概念已经变化了。国家邮政局并未设立邮资票品司,而是成立了普遍服务司(机要通信司),他们的职责之一是,审查纪念邮票的选题和图案,审定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年度计划。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了邮票发行部,其副总经理也就是原来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司的副司长邓慧国。
如此一来,国家邮政局关于邮票的主要工作有两点:一是纪念邮票的选题和图稿审查;二是纪特邮票年度计划审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除了邮票销售外,主要工作为特种邮票的选题和图稿审查。近日国家邮政局征集纪念邮票选题,印证了上述猜测。这也算邮政改制的成果之一?不知是笔者对改革的成果视而不见,还是笔者的思想认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总觉得纪特邮票选题分家十分别扭!
我们知道,纪特邮票中,纪念邮票所占的份额较少,近年来趋向越来越少,这是因为纪念邮票的政治氛围浓厚,设计的要求严格,设计的条条框框多,花费力气较大,而难讨人喜欢。特种邮票相对较为宽松,选题大都受人喜爱,设计印制较能出彩。因此,纪念邮票选题设计归国家邮政局管辖,能够保证纪念邮票一定的数量和质量。但是作为大头的特种邮票,其选题设计归邮政集团,似乎不妥。作为企业的邮政集团,关注自己的经营利润理所当然。如果他们出于自身的利益,加大特种邮票的数量和面值,不仅会使国家名片信誉受损,而且广大集邮者的利益也难得到保证。况且从纪特邮票整体来说,如此分家也会削弱新中国邮票的质量和威望。近来有一个明显的例子,那就是纪念邮资封片增发数量渐多,这不能不说是纪特邮票选题分家带来的明显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