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始終覺得,收藏與投資(炒作)始終是唇齒相依,甚至是唇亡齒寒。在好旺角流連,好郵票的都是中年人士居多,中小學生呢﹖絕無僅有。問心說,現在世界大多玩意,太多美麗的東西。郵票如何精美,也不及一張閃咭;郵票是靜心欣賞,與電玩不可同日而語。過多十載,我們也老了十年,郵票後繼還有人嗎﹖此乃大家不可迴避的。
可是如何才可加入生力軍呢﹖就是收藏者手上的郵票增長,升值,身邊朋友的眼睛亦被吸引。96 97之時,相信不少人都是被吸引而玩澳門票。
十年之前,當時在回歸熱的氣氛下,拉升很容易。當時莊家亦如今天一樣,先打下郵局中的中國題材,如神話,茶樓等。在中港的狂熱下,神話真的創了神話,甚至連殖民地色彩濃厚的,其價格比國內<牡丹>、<愛科學>亦不遑多讓。當然,最後行情告終當然要怪澳門郵電司。
坦白而言,2008年,澳門郵政是完全的幫我們,發行量只是比07加了5萬,至25萬而已。可是今次澳門的夭折,外圍環境甚差(指國內郵市),有一定原因。可是完全歸咎於此,又有點不公平。大家看香港小張散貨,動輒數萬。也許過分集中,是其問題所在。在行情初起時,大家有平價籌碼,不肯讓人。此無它,因覺得自己不會虧也!到有心人買時,如買14元買了<離騷>,32.5萬發行量,真物超所值。可是一會兒,有人13.5元沽,沽不出,又12元。14元入的朋友,不足一天,已欲哭無淚。當12元買了之後,又有10元的貨,回想14元,真痛心疾首啊!回想起來,07年6月時,急拉<西廂>、<扇面>時,不是大家爭買澳門張嗎﹖可是激情一刻,最終又曲終人散了!倘大市有向會向上,我們又會否犯此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