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预计,12月份北京二手住宅市场将延续翘尾行情,成交量或将超过11月份,接近7月份的年内峰值。而且,“今年北京新房市场有望完美收官,全年新建商品住宅(剔除保障房)成交量预计达9万套,将超过2010年的8.8万套和2011年的5.9万套,创近三年新房成交量新高。”
中原地产的数据也吐露些许暖意。据统计,上周全国多数城市住宅销量同比均呈现明显回暖迹象。但是,“由于存量仍在高位,库存消化速度有限,房企拿地规模和开工速度并未出现同比例提升。”
中原地产张大伟说,这反映出开发商在目前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下,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仍保持相对谨慎。
“目前各房企在供应、定价方面的销售策略总体倾向平稳,加之调控政策的长期存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的概率不高。”张大伟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调未变,而年底信贷额度可能趋紧,信贷政策将是影响年末市场走势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销量上升的同时,房地产企业投资信心也全面恢复。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4772亿元,增速比前10个月提高1.3个百分点,也是5个月以来开发投资增速最高值;土地购置面积31638万平方米,虽然同比仍下降14.8%,但创下8个月以来的最小降幅。
上市房企这一年:以价换量、断臂求生、另谋出路
2012年,是楼市调控持续深入的一年。房地产市场业绩分化愈演愈烈,龙头企业依赖自身资金优势“以价换量”,销售业绩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中小房企在资金压力下“断臂求生”,转让股权;还有一些房企“另谋出路”,寻求转型,走向多元化经营。房产企业“圈块地就能挣钱,卖栋楼就能发财”的集体暴利时代逐渐走向终结。
最新数据显示,1至11月,万科、保利、恒大分别实现1271.5亿元、920.32亿元、846.3亿元销售额,均已超过去年三家公司的全年销售额。恒大更是宣布提前完成全年800亿元的销售计划。
调控之下,龙头房企依旧风光无限,但实际上不少房企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有23家A股上市房企净利润为负,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损最为严重的京投银泰亏损近2亿元;其次是嘉凯城),亏损1.56亿元;其余亏损房企,亏损额均在1亿元以内。
上市房企内部业绩分化明显,使得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127家A股上市房企共实现328.20亿元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仅增长1.21%。其中,万科、保利、招商等前十大房企,净利润高达188.26亿元,同比上涨14.22%,占127家上市房企净利润的57.36%。
而去年同期,前十大房企的净利润占比为50.82%。由此可见,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房企净利润前十强的集中度提升了6.54个百分点。
2012年,房地产行业股权转让延续了2011年的火热态势。楼市调控下,银行贷款难获批,存货难消化,两大难题之下,很多房企面对资金趋紧问题,不得不转让股权“断臂求生”。
11月29日,冠城大通发布公告称,将其持有的深圳冠洋房地产有限公司100%股份,以7.3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诚盈一期股权投资中心。深圳冠洋拥有位于深圳热点房地产板块——月亮湾的两块地。
同样是11月29日,阳光城也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福建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将合并持有的阳光城集团武夷山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以人民币7838.67万元转让给福建望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世荣兆业11月8日发布公告称,拟转让其控股子公司珠海市斗门区世荣实业有限公司持有的珠海市世荣房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房地产行业共有23起并购案例,涉及14.43亿美元,占当季所有行业并购总额的22%,成为三季度并购金额最高的行业。
除了转让股权外,不少房企开始另谋出路,开始进军其他行业,以求通过多元化经营支撑企业发展、分散经营风险、拓宽利润渠道。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商业、金融、矿产能源等行业正在成为房企多元化经营的热点进入行业。随着房企逐步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或产业地产的进军,房企十分自然地开始涉足酒店、百货、影院等商业经营;中海、金地、华润、绿城、万通、嘉凯城、世贸、复地等房企已设立产业基金;中天城投中润投资、鼎立股份、华业地产等近1/6的A股上市房企开始“涉矿”。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