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潮相似却不同
自然界的潮起潮落都有其原因,也有一定的周期。邮市大潮也是一样,它随着国家经济规律而周期性出现,又随着国家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新中国出现邮市后,已经经历了4次邮潮。
第一次是1984年底至1985年中,持续时间约半年多,直接导致各地邮市交易被逐步取缔。1986年邮票加大印量,邮票交易低迷。
第二次高潮正逢月坛邮市开办的1988年,从1988年下半年发展到1989年春天,持续约10个月。随后邮市低迷2年。
第三次是1991年春至1992年春,持续时间近一年,结果是月坛邮市被关闭,1992年后发行的编年邮票大幅度增加发行量,邮票打折,邮市低迷近5年之久。
第四次是1996-1997邮市大潮,这次是在即将迎来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之前启动并达到高潮的。持续时间约一年半,已经导致邮市从1998-2005年长达8年的低迷。
邮潮从1996年春开始启动,老邮品经过半年多的上涨,带动起新邮的大幅高开和炒作,进入9月后,香港、澳门邮票出现暴涨,随之带动新中国邮票的各个邮品板块又出现了持续半年的较大幅度的轮番上涨。1997年3月邮市门票也涨到10元,邮市内仍然人满为患,邮潮达到顶点,邮品炒作周期缩短,从原来的一个月以上到不足半个月,大部分炒作邮品市价出现最后的疯狂急升后,行情出现疲态,多数邮品价格开始下滑。为维持人气,市场炒作品种转向高档和无邮资的纪念品,这些被集邮者称为“垃圾”的品种,炒作周期往往只有几天到十几天。在月坛邮市搬到马甸后的6月,市场炒作“新垃圾”的时间仅有一天,就是拿到炒区的品种的价格一天内被大幅拉高,随后套牢跟风者,到第二天就再无人过问了,是称“一日邮”。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邮票发行,面值50元的金箔小型张加入邮折中售价120元,当日市价高开于300多元,短时间达到380元,随后一路狂跌,带动整个邮市加速下跌。以后,邮市在1999年和2001年出现了半年左右的局部热点邮品炒作和“井喷”行情。从1998年到2005年,由于管理部门邮票发行和调控政策失误,邮市基本上是处在长期阴跌。1992年以后发行的编年票多数处于打折的境地,使集邮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从以上邮潮的演变来看,我们总结出以下结论:
1. 邮潮相似之处是:一个周期中,上涨的时间(邮潮)短,而邮潮后的下跌时间长。
2. 邮潮的出现的周期变长。最初4年有一次邮潮,目前距上次邮潮启动已经10年了。
3. 邮潮(上涨)的时间逐步增加,从半年到一年半;随后的低迷时间也在增加,从2年到8年。
4. 邮潮与邮票发行量有直接关系,每一次邮潮后期,邮政部门都要加大邮票发行量,使邮市进入长期低迷。
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出,邮潮有相似之处,但是其出现的周期越来越长;而每一次邮潮所提供的投资时间实际上是比较短的,最多也就一年多;在邮市长期低迷的时间里不适于投资。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了解了历次邮潮的情况,虽然对我们把握好在邮潮中投资行为有所帮助,但是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这一次邮潮将怎样演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邮潮中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