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邮市行情即时信息 → 邮票行情:01.03京沪邮市邮票即时行情.在线交易解盘(9:00---17:00)


  共有2841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邮票行情:01.03京沪邮市邮票即时行情.在线交易解盘(9:00---17:00)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5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 8:43:00 [只看该作者]

英国邮政邮资凭证使用条形码
日前,英国邮政推出在线邮资业务。该业务的推出使英国客户不但可以到邮局购买纸制邮票寄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付费的方式购买条形码作为邮资凭证。这是自1840年皇家邮政发行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以来,英国邮政最重大的改革举措之一。

  使用条形码作为邮资凭证,客户需要先登录皇家邮政网注册一个网上账号,然后选择所寄信件或包裹应付的资费,通过借记卡、信用卡或预付账户等方式支付相应的邮资。付费后,客户便可得到一个唯一的条形码,并可直接打印到信封、包裹标签或普通纸张上。随后,信件和包裹就可按传统方式寄出。

  这种在线邮资与普通邮资的价格相同。客户还可打印各种单式,包括邮寄证明和用于国际邮件的通关单。

  虽然在线邮资业务使许多客户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但电子邮票的出现也引发了一些集邮爱好者的不满。皇家邮政的一位发言人说:“英国邮政部门希望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线邮资业务的出现是为弥补传统邮票的不足,而非取代传统邮票。”

作者:张晓丹
来源:人民邮电报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5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 8:44:00 [只看该作者]

谢国忠最新预测房价:下跌拐点将现08、09年
“房地产上一个周期的谷底是在1998年的时候,我想这一轮的谷底应该是在2008年、09年的时候。”目前头衔为“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的明星经济学家,前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分析师,中国房地产“泡沫论”的鼓吹者谢国忠今天在《财经》杂志年会房地产分会上得此结论。

  《财经》杂志的房地产分会场每年都人满为患,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论坛嘉宾除了谢国忠之外,还有SOHO中国的张欣,香港恒隆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陈启宗,渣打直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凡,美林集团全球房地产投资部中国事务主管蓬钢。谈及现场的人为什么这么多,陈启宗的一句话马上引发观众一阵笑声符合:人这么多,这是发展中的经济体必有的现象。

  五位嘉宾在闹钟规定的8分钟发言时间之内阐述自己的观点:

  张欣的核心观点是批评现在的土地政策:中心城区土地供求的不足和目前不透明的土地政策,是房价高企的重要原因;

  美林的蓬钢分析的是房地产领域的外资政策,他认为目前自171号文件开始的对房地产行业实施的对外资的限制政策是和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是一贯的,中国一贯是鼓励直接投资,抵制资本运作间接投资。房地产业限制外资的政策,基于决策者对于外资在中国房地产中作用的判断:购买成熟物业的做法和中国政府鼓励的FDI——直接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因此要限制;


  渣打的陈凡则认为,中国的房价一定是涨的,但是豪宅涨价是好事,因为国家可以多收税以改善公共设施。至于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类似香港的“公屋”的形式加以解决。

  恒隆的陈启宗则力挺中国的商业地产,该公司为此在内地一些城市投资了几十个亿,他认为商业地产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小。

  谢国忠的结论更受人关注,不过在8分钟的发言时间里面,他无法阐述清楚结论得出的过程。大致的推导是这样的:房地产是地域性很强的产业,但是当房地产金融占主导的时候便成为全国性的,而全国性的房地产市场将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当然经济周期是有峰值的。因此他预测的谷底,是在08年或者09年。

  相对于对经济周期的预测,谢国忠对于房价上涨的原因分析听起来更合情理:从税收来看,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之间的不平才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比起中央源头要少,但是支出却更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依赖房地产发展以补贴地方财政的惯例,这是地方政府对房价推波助澜的根本原因。要想平抑房价,必须要改变目前现状。

来源: 焦点房地产网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5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 8:44:00 [只看该作者]

金融政策为投资热刹车 中国楼市感受极度深寒
策划人语】

  0.5,又是金融业一个微小数字的跳动,令业已脆弱的房地产业再次神经紧张。

  11月15日,央行在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直接冻结1500亿元资金,此举意味着分布在银行手中的这笔巨资难以贷款放出而只能捂在口袋里保底,中央进一步抑制商业银行放贷冲动的调控意图表露无疑。

  今年以来,利率、汇率、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急剧变化,让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蜜月”到期,双方的关系再度“爱恨交加”。金融业也从楼市起步阶段的“推手”加速变脸,过渡到楼市调控阶段的“镇静剂”,成为调控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工具之一。

  面对已经到来的楼市淡季和金融门槛,在秋风中战栗的开发商愈加难熬。(柯鹏(柯鹏博客,柯鹏新闻,柯鹏说吧))

  曾经的推手

  经历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市场人士也许很难忘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楼市“支援”政策。那时,为了拉动住房需求,加快住房体制的市场化进程,中央及地方的各类支持楼市发展的政策曾经层出不穷。

  比如上海,1996年左右,当地已经出现内销房买受对象扩大、蓝印户口政策试行政策,同时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等鼓励性政策,以有效刺激购房消费需求。到了1998年前后,蓝印户口政策正式施行、内外销房全面并轨,甚至出现买房退税等更加优惠的新政,使房地产市场完全开放,有效地扩大了市场需求。

  但是,如果分析此轮房地产“大牛市”的最重要因素,个人购房贷款政策的强力实施无疑是推动需求的核心力量。最高80%的贷款额度令普通百姓看到了“小钱买大房”的可能,太多人在喜悦中忽略了未来几十年的还款压力,包括利息成本和加息导致的不确定负担。

  开发贷款方面,和购房者心态一样,现在回想起2000年以后的楼市时,有些银行还遗憾于与其它竞争者相比放慢了贷款脚步,错失了很多收益。因为销售市场火爆,开发前期从银行贷款的开发商也就因收益稳定而深受信任。

  当时的金融业,在楼市供需两旺的盛宴中尽情狂欢,一直到2005年。

  如今的镇静剂

  其实,到2003年年中,中央金融决策部门对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已有察觉。当年6月,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出台,史称“121号文件”,被潘石屹(潘石屹博客,潘石屹新闻,潘石屹说吧)形容为“10年来最严厉的房地产政策之一”。内容除了对购买高档房和第二套住房的按揭贷款比例有所提高外,最重要的说法是开发商自有开发资金需达到30%,开发物业主体结构封顶前不得发放个人按揭贷款。

  之后,随着楼市直线走高,房价以一骑绝尘之势上涨,调控之手从未间断。2005年至今,金融政策在房地产调控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日前发布的报告中,当前经济工作三大防控重点均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即投资增长过快、流动性泛滥和货币贷款增长偏快。因此,发改委提出下一步宏观调控依然是“三管齐下”,即管住资金、管住项目、管住土地。

  资金方面,今年一年,央行9次出台新政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剩势头,其中包括3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3次发行央行票据,2次加息,以及1次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另外,房地产信托门槛也抬高了,发放企业必须达到四证齐全,且自有资金比例35%以上方可申请发放信托。而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外汇管理政策导致外资资金进出受阻也已经初见成效。凡此种种,一并构成了防止投资过热的铁壁铜墙。

  一时间,房地产业如金融系统的烫手山芋,虽有利润吸引,但受制于风险考虑,各金融机构不得不忍痛放手,风向急转直下。

  楼市寒冬才开始

  “银行系统收紧金融政策,有效控制了银行的放贷盈利冲动,却令融资需求巨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再次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上海一位房地产商称。

  一家商业银行上海分行人士告诉记者,上海等房地产调控较严的地区已经将开发商贷款时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提高到40%甚至50%,除此之外,对开发商企业品牌、信誉度,项目类型、开发条件等因素的考核也越来越繁杂。“其实基本就是不给贷的。”该人士表示。

  另外,银行人士称,受金融环境整体收紧的影响,未来个人购房贷款的审批还将进一步严格,包括贷款额度、贷款成数以及贷款利率的界定都将更加谨慎。“可能的区别是,一些已经完成年内贷款任务额的银行会严格一些,另一些没有完成任务的银行或许可以有所通融。”

  受金融步步紧缩的政策影响,房地产业本已在艰难度日,而根据专家的预测,明年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易宪容近日就表示,目前银行系统各政策的目标都指向了资金流动性过剩,信贷投放冲动性较强。而这种调控势头不仅针对今年年末形势,也指向明年年初,甚至为2007年货币政策奠定基础。所以他建议银行考虑再次加息,以解决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

  另外,花旗集团经济分析人士称,随着央行金融调控经验的日益成熟,各种手段都可能综合运用,从总量和结构上进一步紧缩以房地产等行业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

  楼市的资金寒流,还在阵阵袭来。

  金融大棒在挥舞

  2006年 4月27日

  内容:央行宣布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目的: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良好势头。

  楼市影响:加息仅被看作是一个信号,所产生的心理影响远远大于实际效果,不过使得房地产业更关注中央的后续动作。

  2006年 5月29日

  内容:《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发布,提出对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等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

  目的:严格房地产开发信贷条件,抑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囤积土地和房源。

  楼市影响:开发商资金压力加剧,推动行业加速整合。

  2006年 6月16日

  内容:央行宣布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为1500亿元。

  目的:由于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对外贸易顺差扩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

  楼市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将产生多倍收缩效应,从而控制银行的放贷盈利的冲动,并带来信贷总量的紧缩,其中将造成一些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条的紧张。

  2006年 7月11日

  内容:《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下发,加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管理,被业内称为“限外令”。

  目的:限制境外热钱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内的投机行为。

  楼市影响:外资投资房地产会有所减少,但不会对外商的长期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2006年 7月21日

  内容:人民银行宣布从8月1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目的: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维护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楼市影响:房地产企业8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再度收缩,将影响房地产行业贷款,并使市场面临新的洗牌。

  2006年 8月18日

  内容:央行宣布从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目的: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楼市影响:加息仅被看作是一个信号,所产生的心理影响远远大于实际效果,不过使得房地产业更关注中央的后续动作。

  2006年 8月22日

  内容:央行宣布从9月15日起,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由3%上调至4%。

  目的:进一步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外汇信贷进行调控,即收缩商业银行的外汇贷款。

  楼市影响:并非针对房地产业,但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仍是防止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对存在投资过热现象的楼市也再添紧缩气氛。

  2006年 9月4日

  内容: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境外购房主体购买境内商品房的外汇管理。

  目的:提高了外商企业投资中国房地产的门槛,对境外资金购房条件设限,缩小了外资购房的适用范围,进一步遏制游资炒房行为。

  楼市影响:根据该通知规定,今后符合购买条件的外资,购房款将全部统一以人民币支付的方式结算,这意味着外汇直接购房时代的终结。

  2006年 11月3日

  内容:央行宣布从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目的:今年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流动性过剩状况有所缓解,但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矛盾仍较突出,银行体系新的过剩流动性仍在产生,所以根据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流动性调控成效。

  楼市影响:虽然国家看紧银根并非只针对房地产业,但对贷款投放规模较大、融资要求较高的房地产业来说,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紧缩,必然压缩房地产行业贷款,一些开发商的资金链条将更为紧张。

作者:于兵兵 李和裕 柯鹏
来源:上海证券报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5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 8:44:00 [只看该作者]

张维迎:理性思考的背后

2006年3月,张维迎的文章《理性思考中国改革》发表后,他的一位朋友对他表示质疑:“什么叫‘理性’思考?难道就你一个人理性?别人都不理性?”

  如今,在某搜索网站上搜索“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结果网页约10200篇,其中有大量对张维迎的批评。他的观点“正确观点不能靠投票”、“改革要对既得利益受损者予以补偿”成为受攻击最多的靶子。很多人因此认为,张维迎是一个脱离大众、缺乏良知的“利益集团代言人”;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表示,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张维迎是“真正的学者,中国人的骄傲”。

  对张维迎来说,2006年是参与公共话题讨论较多的一年,而“理性思考中国改革”无疑是他在2006年思想动态中最明显的标记。

  “我并没有想去说服所有人。”张维迎回忆,他当初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他觉得在过去两三年中,网络和媒体中某些非理性的声音有愈演愈烈的势头,这种势头可能对中国改革的走向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一个学者,我觉得有责任对事关中国经济改革前途的重要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这篇影响广泛的文章中,张维迎首次明确指出,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着三个重要约束:权力结构约束、意识形态约束和知识约束。在这些条件的约束下,必须考虑改革的可行性,“不能光想我们想要什么,还要考虑我们能做到什么。”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张维迎提出了改革中的利益补偿问题。他指出,改革的目的是在避免大的社会冲突的前提下把蛋糕做大,改善所有人的处境,因此要考虑对改革中的利益受损阶层进行补偿,否则,改革就变成了革命——这些观点其实并不新鲜,张维迎至少在2001年就发表过。但那时候公共政策讨论的“网络大众化”程度远远不如今天,以至于今天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因此感到惊讶,难以接受。

  2006年4月,在《理性思考中国改革》发表后不久,张维迎又发表了一篇《政府缩权是反腐之本》。在这篇被称为“舆论轰炸下逼出的大实话”的文章中,张维迎指出腐败严重的根源在于政府权力过大,反腐败的根本办法是削减政府权力。这一观点得到了包括原先批评张维迎的人在内的很多人的赞赏,他们认为这是张维迎在舆论轰炸下的醒悟,说他“终于回到了民众的立场”。殊不知,这些观点张维迎至少在2002年就公开表述过。而且,《政府缩权是反腐之本》本来是《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中的一节内容,为了避免文章在传播上遭遇麻烦,张维迎才决定将这一小节内容推迟发表。

  张维迎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他在分析改革问题和提出改革建议时遵循的重要原则,即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利益的兼容性和观点的可传播性。他说:“我自己更现实主义一些。喊口号是没有用的。”

  在发表《政府缩权是反腐之本》前后,张维迎又发表了《医疗体制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垄断》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医疗领域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能归咎于“市场化”,而应归咎于政府对医疗供给的垄断,“政府本身做不好,也不让别人做,导致了严重的供给不足。”供给不足再加上价格管制,又导致了药品回扣、收红包等医疗不正之风。他说,医务人员有权利要求“以合法的形式得到合理的报酬”。

  正如反对将医务人员“收红包”现象归结为道德问题,张维迎对经济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也往往是从制度上去找原因和对策。例如,对垄断行业的高工资、高福利,他曾明确指出,那是一种“全员寻租”——即寻租的人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头头脑脑”,普通的工人也在分享垄断租金。但他同时强调,这是体制问题,“谁去做都一样,不应该把板子打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身上。”这就是他常说的换位思考和公共理性——他借以喻之的白话是“公道不公道,打个颠倒”。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张维迎会义无反顾为企业家“代言”。2006年10月,在接受《权衡》杂志采访时,张维迎指出,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从社会人力资源配置变化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成就取决于企业家的出现和成长,“哪个地方的创业环境好,哪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就快;哪个地方的企业办得多,哪个地方的就业压力就小,老百姓的生活就过得比较好,并且收入差距也相对小。”——这是他多年来一直保持的观点,也是他强调要在中国保护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环境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对“收买张维迎”一说感到不解,“现在你可以说有人收买我,但20多年前谁收买我?”

  对公众颇为敏感的企业家“原罪”和官商勾结问题,张维迎依然强调体制的弊端,“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企业家创造价值的活动与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往往是混在一起的”,由于许多在市场经济中本来属于公民应有的商业活动的权利被政府部门垄断——如开办企业、进行投资都需要政府批准,使得很多个人和企业不得不通过特殊手段去“赎买”这些权利,由此产生了权钱交易。所以他认为,中国社会要想减少腐败,必须削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如果把腐败简单归结为人的道德问题,实际上掩盖了问题的本质,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对体制原因的重视,使张维迎把很多问题的根源归结到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的过度控制。2006年9月,他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让商业活动更自由》一文,强调指出:如果我们的政策法规能给商业活动更多的自由,哪怕是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更多的人将会从事创业和创新活动,我们的经济增长将更具可持续性,更多的人将找到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我们的政府会更廉洁,我们的社会将更和谐!

  在分析国有企业垄断问题时,他再次谈到,政府存在的目的不是使财政收入最大化,也不是使国有资产最大化,而应该是使社会利益最大化。在转轨经济中,如果政府一方面是企业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是社会的管理者,就会存在深刻的角色冲突。“政府很容易利用它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垄断性的权力,来谋取它作为所有者的利益。”

  类似这样的观点,使一些人为张维迎担心。他们忠告他:“你是有行政职务的人,说话要慎重一些,否则可能对工作造成影响。”知道这些利害关系的人,对张维迎心怀敬意;不知道这些利害关系的人,很多称他为“利益集团代言人”。所以茅于轼先生在一篇评价张维迎的文章中感慨地说,“群众往往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们利益的人,而社会的先知先觉往往成为历史的牺牲品。这才是真正的可悲。”

  2006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这似乎意味着,新一轮的改革大争论终于划上了句号,中国的经济改革又重新走上了原来的轨道。但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张维迎对改革前景的判断是:“不会出现大的倒退,但走下去也不容易,障碍在于有的政府部门始终想维护自己的权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张维迎就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走走停停的过程。因为体制转轨是所有利益主体(包括政治家)追求自我利益的博弈过程,改革的推进不仅要求政治高层取得一致,还需要很多环环相套的政府各部门的合作。而政府各部门官员的利益与真正改革的取向往往不一致,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取向“落实”改革,使改革的过程充满各种变形或名不副实的政策措施,从而导致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伴随着挫折与停滞反复交织的局面。

  2006年的改革进程印证了这种逻辑。一方面,张维迎对某些改革措施——例如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表示肯定。他认为这些举措在短期内不一定能看到很显著的效果,“但从长期看是在往正确的方向走。”另一方面,他对经济中的高度管制和投资审批的回潮感到担忧。在他看来,“一些本来已经废除的审批又在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名义下重新引入。‘产能过剩’成为阻止民营企业进入一些重要行业的借口”。与此同时,他所担心的“政府部门利用民意扩权牟利”的情况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而他一直主张的“国退民进”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在2006年末降至了最低点——国资委表示,将对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的中央企业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以实现国有经济对这些行业的“绝对控制力”……

  这些现实使张维迎感到无力与无奈。“像我这样的人,尽管在学术上有一些影响,但在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是没有发言权的。”他说,“好在政府现在出台政策比以前透明,它的决策多少会受到外界、包括媒体和舆论的影响。”——这大概就是2006年张维迎参与了很多公共话题讨论的原因。

  “我关心的不是我的某一项政策建议能否被政府采纳,而是我的观点能影响多少人。”张维迎说,“即使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我直接建议的,但只要那些制订政策、建议政策或评论政策的人受到我的影响,我的愿望就实现了。”

  (张维迎文章《理性思考中国改革》见本报2006年3月13日第41版,本文作者系《新青年·权衡》高级编辑)

作者:岑科
来源:经济观察报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55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 8:45:00 [只看该作者]

李金华:我是国家的看门狗
2007年,李金华64岁。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国家审计署的白色大楼里,李金华已经工作了22个年头。

  刚过去的2006年在李金华20余年的审计生涯里也许不算特殊,但绝不平淡:因李金华点名批评“跑部钱进”而掀起的“驻京办”整肃风暴、新《审计法》实施、河北审计员吃请猝死等等对审计署而言或好或坏的消息,让李金华的2006有欣慰也有疑虑。

  按照任期,2008年,李金华将从审计长一职上退离。20年来,审计署共为国家挽回损失逾4000亿元。

  李金华喜欢前联邦德国审计法院院长扎维尔伯格的一句话:“审计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他给自己20余年的审计工作打70分。

  70分的成绩单

  1985年9月,时年42岁的李金华从陕西省经贸厅厅长的位置被调任进京,担任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从此开始他20余年的审计生涯。彼时的李金华远不像今天,一言一行总触动众多敏感神经,虽然他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1998年,李金华升任审计署审计长。上任后不久,审计署即联合财政部等8部门对全国粮食系统展开专项审计。为此,全国审计机关投入了5万余名审计官员。这是审计署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审计行动。

  1999年6月,李金华向九届全国人大做《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这是他第一次的公开审计报告。报告做完后,会场响起罕见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自此之后,伴随李金华每年一度的审计报告,总会引一场发全社会沸腾的“审计风暴”。审计报告通常会对数十个中央政府部门审计的基本情况、主要问题、处理情况及建议,以及整改情况逐一罗列陈述。

  2003年3月,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审计”李金华,被国务院总理*提名,连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此后,李金华的审计结果公告越发严厉。财政部、发改委、国资委、体育总局、教育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等显赫部委与机构都曾赫然在列,在公告中被李金华措辞严厉地批评。

  李金华设想,到他任期的最后一年,除少数真正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所有的审计结果,都要向全社会公告。

  在他的要求下,2006年6月,国家审计署自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以来,第一次单独公布关于审计整改情况的公告。

  在这份审计公告中,除此前已披露的违法违规使用财政资金、乱收费等问题外,审计结果还进一步揭示出当前国有资产投资决策失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和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

  同时,从这一年开始,所有离任的省部级官员都将纳入审计监督范围。目前,审计部门已经开始对现任的几名省长、部长进行任中审计。

  也是在2006年,上海社保案、浙江金华社保案接连爆发,一时之间,社保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广受质疑。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敦促地方政府加强对本地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确保不被侵占挪用。

  而审计署对社保基金的重视其实自2003年的审计报告即已开始体现。在2003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李金华首次把社保资金的审计单列出来作为一个主要问题。

  李金华说,社保资金是涉及千百万老百姓的保命钱,而且这块资金规模会越来越广,涉及的范围和人群也越来越大,所以这块资金一定要认真监督好。

  而2006年,审计系统的一桩突发丑闻,让李金华尴尬不已。

  2006年8月2日,河北沧州一位审计员在被审计单位邀请吃饭喝酒后,因连日内喝酒太多而猝死,一时激起全社会对审计部门本身腐败的质疑。

  李金华后来对此公开回应说:“我相信这不是普遍现象,这我是有数的,如果一个审计长在这一点上都没数的话,那是我这审计长的失职。”

  他为此“引狼入室”,建议相关部门对审计机关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既然你审计能监督别人,为什么别人不能监督你。”他说。

  为中国守好粮仓

  李金华很喜欢电视剧《天下粮仓》。影片里虚假的粮仓和守仓官员米汝成让他震惊不已。他说:“作假、伪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我的审计这双眼睛能不能看到这个假,能不能戳穿这个伪装,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种压力。为整个国家把守财政大门的审计署要思考的是,如何防止不让国家的每一分钱流失和浪费。

  而作为政府的监督部门,李金华不仅需要具有坚定的责任、刚直和信心,他同时还要懂得如何与其他部委官员打交道。比如,他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62级的同班同学,就在财政部担任主管领导。

  2003年,李金华对他这位刚刚走马上任的同学说,我们虽然是同学,但是我得跟你说清楚,我的眼睛始终是盯着你的。

  审计署原来只是财政部的一个部门,如今却是主要监督财政预算以及预算执行的部门。在李金华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曾多次严厉批评财政部,因为财政审计一直被李金华列为审计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06年6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第22次会议上,李金华做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时,对他的大学同学领导的部门——财政部的审计结果第一个公布出来。李金华对财政部部分财政的少报、超支、操作混乱现象不留情面地一一列举。

  财政部该领导在随后做报告时坦承,目前,中央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部分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补助地方的专项资金使用分散、主管部门职能交*等,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李金华说,找他讲情的人很多。国内某银行在上市前找李金华沟通,希望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对他们公告。李金华只回了他们一句话:“晚披露不如早披露。”

  李金华说他最大的压力就是,他审计过的地方,那些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或贪污腐败问题是不是真正揭露了出来。他说,这份压力不是来自政府,也不是来自公众,而是来自他的良心和法律。

  科技部的领导对李金华说,“以前,你们开始审计的时候我们是烦的,但是后来发现很多的问题我们不了解,有一些问题了解了,自己又解决不了,只有靠审计机关的力量才有可能解决”。这番话让李金华颇感欣慰。

  不喜欢风暴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审计就是监督。而按照李金华给审计所做的定位:审计不仅仅是监督,它还是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工具。2006年,在李金华的推动下,审计署逐渐向公开、透明的法制建设发展。

  已过耳顺之年的李金华并不满足审计署以往的工作效果,他说他其实不希望老刮“审计风暴”。

  “如果一个人24小时老激情,他就有问题了。审计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他试图更多地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制度上、体制上去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003年7月,审计署公布《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效益审计”被前所未有地高调推出。

  分析人士认为,这事实上标志着一次“审计变法”:审计署的职能、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从原先监管国资的真实合法,到现在同时监管国资的使用效益。李金华说,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也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所谓的效益审计,是指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李金华将工作向效益审计的转化,视为审计署职责的回归。但很多专家并不看好效益审计的发展,他们认为,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效益审计不可能完成。

  这其实也是李金华自己的疑惑。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效益评价体系。这就意味着,大规模地展开全面的效益审计并不现实。

  其次,审计机制在时间上也有局限。

  “现在基本上都是事后审计,有时有滞后的情况,虽然审出了问题,但损失已经造成,难以挽回。所以我们也注意事中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他希望在2007年进一步推广效益审计。

  2005年年底,李金华在谈到对预算资金审计监督时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这直接导致2006年一场前所未有的“驻京办”整肃风暴。

  2006年,中纪委将调查整顿驻京机构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8月,主管驻京办、驻京联络处的北京市发改委、国管局以及中纪委开始做相关调研。“驻京办”整肃风暴随即成为当年度最受关注的政府话题之一。

  2006年年初,审计署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计报告开始变为“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即财政审计,以往多发违规违法问题的金融审计、企业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不再汇报全国人大。不向人大报告的部分,审计署网站上公告。

  2006年6月1日,新《审计法》开始实施。新法要求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同时为了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新《审计法》调整了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的范围,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审计法》的修改,李金华说他曾提了两条建议:一、审计署需要成立一个审计报告审查委员会,要有一班专业人士来审查审计报告,实行合议制,使审计报告更加客观公正;二、将来由某个部门专门对审计署进行审计监督,“你审计别人,也要有别人来审计你,才能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

  2007年,国家审计署将请财政部和监察部组成专业监察部门,每年定期对全国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审计部门无人审计的局面将告结束,2008年,这位在公众心中铁面无私的“风暴审计长”将结束他在审计署的任期。

  逐渐步入晚年的李金华,像所有老人一样,开始遭遇身体的变化。他的一只眼睛视力已经非常微弱,胃痛也越发严重。但李金华现在依旧每晚10点都不会离开办公室,他希望能抓紧时间完成任期内的规划,促进中国审计制度的提升和完善。

  李金华的部下,国家审计署办公厅新闻处处长赵平眼中的审计长,“喜欢一个人静,平易近人,善于思考。对全国审计工作有思路,对于细节的问题也注意把握。对审计,公正执法;对同志,是和蔼可亲的长者形象。”

  李金华每天上班都会步行一大段路程。他说他最喜欢网友给他的一句留言:“哥们你做得对,大胆往前走!”


作者:张向东 席斯
来源:经济观察报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56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 8:45:00 [只看该作者]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吗
●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2005年中国略超过英国,但中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只相当于英国国家经济实力的64%

  ●一个严重依赖外国资金和外国技术的贸易大国,即使贸易额再增加,也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

  ●力争到本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不仅是统计数字,而且要在经济质量、国民生活质量上达到这一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对外贸易连上台阶,外汇储备突破了万亿美元。国外的赞扬声一浪高过一浪,美国财长保尔森称“中国是世界经济领袖之一”。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一些人士认为我国应该摘下发展中国家的帽子,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甚至有人认为我国已经是“准超级大国”,“美国老大,中国老二”等等。

  形势好,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最近,国民经济方面的几个数字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排序被反复引用和强调,但却与实事有出入,理应澄清一下。

  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2005年中国略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但如果加上海外投资,按国家经济实力计算,我国就位居世界第六位。英国比中国要多出12929亿美元,中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只相当于英国国家经济实力的64%,只相当于美国国家经济实力的15.8%,日本国家经济实力的46%。到2005年底,美国在海外投资总计达2018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5年GDP的90%。英国在海外投资总计达13781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5年GDP的62%。这其中还没有把这些国家在海外的债权金额统计在内,若加上的话,中国与这些西方国家的差距会更大一些。2006年我国GDP预测为2.5万亿美元,仍为第六。

  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在世界位居第三?

  按照规定,商品只要经过海关,要么算进口,要么算出口。连外国企业在华投资运进来的机械设备、零部件都要算在进口项下。如果进来的原料价值100美元,加工后增值15美元达到115美元再出口,两项相加进出口额就是215美元,而实际上我们只拿到了15美元。两头在外都是人家的,这种计算方法就造成了我国外贸进出口额存在很大的水分。2005年我国的加工贸易为6905亿美元,占外贸进出口额的48.6%,其中出口额4165亿美元,进口额2740亿美元。这样用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就是所获得的增值部分,即1425亿美元。也就是说,我国加工贸易实际所得为1425亿美元,而5480亿美元则为水分。再用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减去5480亿美元,这样中国2005年的实际贸易额为8741亿美元,依然排在美国贸易额26370亿美元、德国17448亿美元、日本11119亿美元、法国9550亿美元和英国8791亿美元之后,位居世界第六位。更重要的是,尽管加工贸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但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拉动链很短,远不如一般贸易的作用大。

  我国拥有发达国家的贸易额,而出口商品结构却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的优势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目前,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有70%左右是加工组装外国的零部件。以造船为例,2006年上半年,我们造船完工量达到528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15.3%,承接新船订单27.1%,与韩国、日本可谓“三足鼎立”。但造船技术与国外造船技术相比,相差10-15年。而且我国的船用设备近80%都要进口,日本、韩国的船用设备自给率达85%以上。我国造船业规模虽大,但利润率却很低。因此我国只是造船大国,尚不是造船强国。

  我国是产品生产大国,却是品牌小国。2006年世界最佳品牌百强中,美国拥有51个,西欧拥有38个,亚洲11个,分别为日本8个,韩国3个,中国则一个也没有。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占了12个而且都是靠后的位置。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数量仅有2000家,不到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商标的不到20%,占出口额不足10%。由此可见,我国目前虽是贸易大国,但绝不是贸易强国。一个严重依赖外国资金和外国技术的贸易大国,即使贸易额再增加,也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划不到发达国家的阵营里去。

  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确切地讲,中国的官方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西方国家实施“藏汇于民,藏汇于物”。举例来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将所得利润兑换成美元汇回美国,交够了税,手中有多少外汇政府无权过问。我国是强制性结汇,企业在海外赚了外汇大部分必须卖给中国银行(5.43,0.49,9.92%)。结果就是中国有多少外汇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透明度极高。中国企业和国民手中的外汇大约有1600亿美元左右,企业与国民各占一半。而日本民间外汇有3万多亿美元,美国的民间外汇则有9万多亿美元。

  我国官方外汇储备1999年底为1547亿美元,到2006年10月底达到1万亿美元。从2000年到2006年11月底我国外贸顺差累计为3930亿美元,同期吸收外资累计为3690亿美元,到2005年底外债余额2810亿美元,三项合计为10430亿美元。

  再看日本的情况,到2006年9月底,日本的官方外汇储备为8436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是实实在在的。日本政府不欠任何国家的债务。相反,日本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根据日本官方统计,从2001-2005财政年度,每年对国外政府贷款2800亿日元左右,折合230亿美元。到2005财年为止,日本政府对海外贷款累计达30多万亿日元,约合3千亿美元。如果加上这些对海外贷款,日本的官方外汇储备是多于中国的。

  另外西方国家都很重视藏汇于物。以石油为例,美国分为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两种,仅商业用油够用150天的。日本原油储备够用200天的,我国的石油储备加上国产原油仅够用20天的。再有如铜、铝、铁矿砂和稀有金属,许多国家都有较充裕的储备,如果把这些物资折合为美元,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最稳定可靠的外汇储备是黄金。美国拥有8135吨,德国拥有3440吨,法国有3025吨,意大利有2452吨,而我国仅有600吨。

  别给“中国威胁论”提供依据

  现在有人热衷于计算我国多少年可以超过日本,多少年可以超过美国。有人提出到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这实质上是一种弱国心态的反应,其雄心壮志可嘉,但除了自欺欺人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给海外所散布的“中国威胁论”提供经济上的依据。

  差不多10年前,笔者应邀赴瑞士洛桑市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举办的有关中国入世的研讨会。在会上世贸组织副总干事有个主旨讲话,其中一段话为“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如果这一趋势能够保持的话,中国可望在下个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我们自己很清楚,副总干事的这一论断与中国的实际差距很大。很多外国官员访问中国,大都停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没有到中西部去看一下。一个中国分为三个世界的话一点不为过。东部沿海城市像欧洲,中西部的农村像非洲,发展差距很大。中国是发展了,但10年过去了,这位副总干事的预言并没有实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那么这位副总干事为什么说十年之后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大国?其中的玄机就在于要求中国按发达国家的标准加入世贸组织,把进口关税降到3-5%,而且一步到位。

  前不久,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很多人认为美国人已经把我国当作战略经济伙伴,我国与美国平起平坐了。但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次1/3的美国内阁成员都来了,就是一项一项讨论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把中国纳入到美国总体经济战略之中,要用美国的模式来改造中国。

  美国财长保尔森把中国看作世界经济领袖的讲话让中国人颇觉自豪,但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牢记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力争到本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不仅是统计数字,而且要在经济质量、国民的生活质量上达到这一水平。不要人家一“忽悠”我们就信以为真,别忘了“忽悠”的背后总有利己的动机。▲(作者分别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作者:周世俭 王丽军
来源:环球时报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57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 8:45:00 [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邮票上的志号的由来

志号是邮票的顺序编号,是邮票发行情况的记录。早期邮票上是没有志号的,要想知道一套邮票的发行年代和全套枚数,都要查阅邮票目录,很不方便。1949年把志号印在邮票下面的白边上,好似一条线,把新中国邮票串了起来,成为新中国邮票的特点之一。这种邮票编号方法很快受到各国集邮者的赞许,有些国家也相继在邮票上印了志号。

  新中国邮票的志号,主要表现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上。但在邮票发行过程中,邮票志号曾发生过多次变化。

  一、老"纪""特"票"纪"字头邮票指纪念邮票。"纪1"发行于1949年10月8日,至1967年3月10日发行的"纪124"止。"特"字头邮票指特种邮票。"特1"发行于1951年10月10日,至1966年5月10日发行的"特75"止。集邮界称这一时间段的纪念和特种邮票为"老纪特票"。

  其志号的特点是,标注票种、套号、全套枚数、枚号、总枚数及该票印制年份。如纪25《世界文化名人》面值400元邮票为例,边框下印有:"纪25·4-4(110)"。其中,"25"是纪念邮票的总序号,"4-4"分别表示此套邮票全套共4枚,这一枚是第4枚。"(110)"表示这枚票是新中国全部纪念邮票的第110枚。此外,"纪"字头票在"纪16"之后,"特"字头票在"特5"之后,开始标注印制年份。

  二、"文革"邮票从1967年发行《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邮票起,到1970年1月21日发行《革命青年的榜样》邮票止,共发行了19套。这一时间段正值"文化大革命",纪念与特种邮票上的志号统统被取消。《革命青年的榜样》一枚票,目录上编为"文19",其实邮票上并未印有"文"字样,只是习惯叫法。

  三、"编号"邮票从1970年8月1日至1973年1月15日共有95枚邮票面世。它们不分纪念邮票还是特种邮票,全部按发行顺序编号,同时邮票上还标注印制年份。

  四、"J""T"邮票从1974年开始,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重新编号发行,用汉语拼音"J"和"T"分别代表。"J.1"发行于1974年5月15日,至1991年11月16日发行的"J.185"止。"T.1"发行于1974年1月1日,至1991年9月14日发行"T.168"止。"J""T"邮票的志号与"老纪特票"基本相似,但取消了总枚数号。

  五、"编年"邮票自1992年1月起至今,无论是纪念邮票还是特种邮票,邮票志号都按年度与发行顺序编号,其中仍标注"J"或"T",以示"纪念"或"特种"邮票。如1992年发行的第一套2枚《壬申年》特种邮票,第1枚志号为"1992-1(2-1)T",编号的左半部为年度及套票的顺序号,右半部括号内为这套票的枚数和第几枚。目前使用的邮票志号,其显著特点是把发行年份放在志号首位,故此称为"编年"邮票。

来源:中国收藏网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58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 8:46:00 [只看该作者]

动画邮票第5弹EVA邮票来年2月发售
日本邮政公社日前公布了在孩子和动漫迷中具有广泛人气的“动画主角女主角系列”邮票第5辑《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发售日和图案。

  目前发售日预定为2007年2月23日,届时日本全国的邮局有售,而且发售当天邮局和邮政服务还提供真嗣和EVA初号机图案的邮戳。

  这次的EVA邮票一联的大图是初号机背景下抱着绫波的真嗣,邮票本体共10张,单独图案分别为主要角色碇真嗣、绫波丽、明日香和各自对应的初号机、零号机、二号机,以及葛城美里、渚薰、绫波和明日香双人像、第三使徒水天使萨基尔。

  “动画主角女主角系列”邮票最初推出是在2005年6月,第一辑图案为《口袋妖怪》,之后又陆续发售了《机动战士GUNDAM》、《银河铁道999》和《名侦探柯南》。这次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是人气毫不逊色于前作的经典作品,还未发售就已经成为议论的焦点。

  据悉,日本邮政公社这个系列的邮票预定总共发行7辑,剩下的2辑还未公布,但肯定是能与目前这5部作品匹敌的。

来源:南方动漫网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59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 8:46:00 [只看该作者]

“生肖猪”邮票将在重庆荣昌首发
12月30日获悉,国家邮政局拟于2007年1月5日在重庆市荣昌县举办2007年丁亥年生肖(猪)邮票首发式。当日还将有重庆市生肖文化集邮展览、生肖猪系列邮品展销等活动。荣昌县是中国畜牧名县和生猪大县,在所有畜牧产品中尤以“荣昌猪”最为有名,在1957年就被载入《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纳入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保护猪种资源名录,成为国际公认的八大宝贵猪种资源,是中国推广面积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名猪之一,被专家誉为畜牧行业的“国宝”。

作者:朱芸锋
来源:中新社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60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3 8:47:00 [只看该作者]

市场开始“爆发”古代书画投资呈现新机会
经过几年的“小火烘焙”之后,古代书画市场开始“爆发”。今年各大拍卖行不仅加大了古代书画在拍卖市场的比重,而且精品之多也为历年罕见。刚刚在沪上落槌的上海敬华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幅北宋王诜的《金谷园图》手卷,拍出了418万元,另一幅明代陈洪绶的《炼芝图》也拍出了330万元的高价。让投资者动心的是这两幅画的流传有序:《金谷园图》著录于大收藏家裴景福的《壮陶阁书画录》中,卷中可见贾似道、赵孟淆、李祁、黄琳、韩逢禧等人鉴藏印,卷后有樊樊山及胡璧城、李品仙等名流观款;而明代陈洪绶的《炼芝图》则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目录》。

  同样,即将举行的道明秋拍,在经过精心准备,严格遴选后,推出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品可谓量精简而物华美,其中尤以明末清初四王和四僧的作品引人注目。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坛,四王和四僧并领风骚。四王之首王时敏的《秋山图》秀雅温婉,王鉴的《春风拂岸》清丽可爱,而行此一路的黄鼎、恽寿平等,亦各有佳作。四僧中作品最为稀缺的髡残,其作于1661年的《林麓乐老》图,荒率苍浑中跃动着轻灵恬适,从容淡定,禅意悠远。石涛的《山居图》写高士山间月夜幽思之境,尺幅虽小而可纳万物。此外,华新罗的《金桂八哥》与《山禽造像》,刻画生动形象,笔墨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则有《隶书》以及致方辅的《信札十通》两件书法作品,一严谨,一率性,都是难得之作。古代书法作品中,徐渭的《草书诗五首》大笔披纷,纵横捭阖,狂荡处若万马奔腾,惊险处又如高空渡索,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董其昌的《行书临颜鲁公<送蔡明远帖>》和岳岱的《行书诗》都是名人书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而乾隆作于1751年的《行书诗》册,是其中年的精心称意之作。全本诗册计二十开,一色描金银云龙纹大红库绢,皇家仪态,气宇非凡。

  在古代书画的拍卖市场中,收藏群体比较固定,那些高精作品的买家基本以收藏家或收藏机构为主,而不是以短期投资为目的。而这两年来,古代书画市场风头十分强劲。以1650万元成交的陆远《岁朝喜庆图》立轴,在1997年北京翰海秋拍的成交价只有37.4万元。在2005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2028万港元成交的郎世宁《秋林群鹿图》,2002年的拍卖成交价是884.5万港元,3年内价格就升了2倍多。由于赚钱效应明显,也吸引了不少“新人”入场。为此,专家提醒说,玩古字画一定要齐备“三力”(眼力、魄力、财力)。眼力是收藏者的首要条件,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其他就无从谈起。只有摸透了其中的道理,然后才能谈财力和魄力。这就要求收藏者对古代书画家有个总体的把握,对一些有意收藏的书画家要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书画家的用笔特性、用墨习性、用笔风格、设色、用章和技法都要做详细研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提开个人的收藏鉴赏力。

作者:陶宇东
来源:大江南收藏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总数 16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