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新闻中心钱币新闻 → 个性化邮票为何难火?


  共有212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个性化邮票为何难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个性化邮票为何难火?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8/22 14:02:00 [只看该作者]

作者:张万国 文章来源:大江南收藏

  国家邮政局6月23日发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在邮市上的表现可谓是典型的高开低走,版票从开盘的36元左右,一个月时间已跌到如今的20元附近,真有点高台跳水的味道,难怪有人感叹:个性化邮票可藏不可炒。其实,就像当初炒作“如意”版票的通齿与不通齿,将“鲜花”邮票的香味作为卖点等一样,个性化邮票的行情基本是如出一辙,都是昙花一现,随后就归于沉寂,版票在面值附近苦苦挣扎,零散票之价相当于花票,已逐步成为个性化邮票的常态。个性化邮票为何难火?除了市场大环境所致外,其自身存在的不足,才是症结的根本所在。

  一是群众基础较薄弱。个性化邮票的属性比较模糊,它既不属于纪念邮票,又不属于特种邮票,如果单从原版票的邮票主图来看,它类似于普通邮票,但它又与普通邮票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与附票相连,并有发行量的限制,因此,带有图案的附票可称为原票,而带有空白附票的是专门用来为客户加印“个性化”图案服务的。由于没有开展预订,加上年册中又没有其位置,尽管从2002年5月国家邮政局开始发行个性化专用邮票以来,其发行量一直在递减控制中,多则67.5万版(如意),少则47.5万版(五福临门、喜上眉梢),但集邮者对此的知晓度并不高,甚至连一些会员都相见不相识,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群众基础,就没有了收藏的基础,个性化邮票不火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销售溢价太离谱。个性化邮票迄今为止已发行了12种,除了“岁岁平安”为每版12枚、“会徽”每版为15枚外,其余每版均为20枚。由于个性化邮票不在预订范围之内,加之邮政销售渠道不畅,其销售方式就充满了变数。在已发行的12种个性化邮票原票中,作为生活在省会城市的笔者只买到“一帆风顺”、“天安门”和“长城”3种,还全都是破版的,要想买整版的,就得买总公司的邮折,还不一定能买上。全张20枚的邮票,面值16元,加个纸折就卖20元;全张12枚的“岁岁平安”,面值9.6元,加个纸折就要价18元;到了“会徽”就更甚了,全张15枚,面值12元,加个小版张,3.2元,共计15.2元的面值,其售价竟高达42元,真是太有“个性”了!个性化邮票销售溢价越来越离谱,集邮者自然就要选择离开了。

  三是个性版张很泛滥。俗话说:一生三,三生九,九生万千。时下,以个性化邮票为载体制作的小版张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大行其道,泛滥成灾,这还不包括那些用纪特邮票开办的个性化服务业务制作的小版张。由于制作门槛和费用的降低,个人和单位都可以申请制作,如果说个人和单位是为了纪念珍藏和形象宣传的话(一般不可能大肆贩卖),那么邮政企业制作的个性化小版张纯粹就是为了圈钱,尤其是那些利用手中掌控的紧俏邮品,采用“拉郎配”的方式,强行推销搭售个性化小版张且堂而皇之捞钱者,尤其令集邮者深恶痛绝。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眼花燎乱,集不胜集的状况,不仅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也严重冲击和干扰了正常的集邮和集邮市场的秩序,想要个性化邮票火都难。

  张扬“个性”是好事,可“个性”一旦失控,就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成也“个性”,败也“个性”,这或许就是个性化邮票不火的原因吧。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