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新闻中心财经新闻 → 黄祖斌:替富人数钱的穷人难成富人


  共有343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黄祖斌:替富人数钱的穷人难成富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京金币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发贴专用
等级:管理员 帖子:92899 积分:638645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4/10/16 9:47:00
黄祖斌:替富人数钱的穷人难成富人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5 14:48:00 [只看该作者]

      总体上,人类的智力是不断进化的,曾经真实存在的荒唐事,很多年后只会成为笑话,而很难重现。

      这里讲一个真实的历史笑话。春秋战国时的燕国有个国王,听说有人会长生不老术,于是派出使者去学,使者还没有学完,那个自称有能力长生不老的人自己却死了。使者回来,燕王居然因他未完全任务而严惩之。

      到了20世纪,也会有人宣称有长生不老的药,但很难让上档次的人上当。于是在前苏联,有科学家宣称人有办法活到200岁。斯大林对此很感兴趣,这个科学家有了别墅、高薪和各种他想要的各种荣誉。结果这个人不到70岁就死了,斯大林骂道:“他把我们都骗了。”

      虽然人类的智力是不断进化的,但就一个社会而言,不太聪明的人总是多数。这种二八定律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富人都是少数,或者一个国家就基本不存在富人这个群体,比如朝鲜。

      多数人作为穷人,除了他爸不是李纲,也不是李双江之外,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想致富,不论做哪个行业,都需要把有限的资源(工作时间、精力、资金)投入到收益率高的项目上。所以很多人在成为巨富的时候,对消费的消极,甚至不如一些莫明其妙的月光小资。就比如拥有上千亿港元资产的香港龚如心(已故),居然生前一个月只消费3000港元。

      思维时间的安排,也是一个是能否成为富人的重要因素。以李嘉诚为例,大头李数年前投资的FACEBOOK,大赚一笔。很难想象一个近八十岁的老头会投资这种东西。而很多穷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看肥皂剧、玩电脑游戏、看色情电影、与无聊的人闲聊上了。

      最近的两件事,感觉中国的穷人还有一个陋习:为富人数钱。

      不久前,北京有个人买彩票,中了5亿多元。其实只要是买彩票的人,都是愚昧的。我有生以来,没有买过一张彩票,以后也不会买。这不是可靠的致富方式。但就是有些人,为这位富人精确地计算出,他将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另有人精确地计算出,这个富人把这些钱都存到银行,每年的银行利息收入将达到多少。更有愚蠢透顶,不知八荣八耻为何物的媒体,把这些计算结果登了出来。穷人的这些计算,能为他们带来任何收入吗?不可能。反而让没有价值的思考,将有价值的思考挤出了大脑。
 
      另一则无聊的事,就是史玉柱在香港增持民生银行H股,并建立同样数量的淡仓。于是有个傻妞说史玉柱可能被食人鲨所吞蚀。
 
      史玉柱在6月7日19时发微博说:“香港的投行金融产品很丰富。比如,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入某股票或认股权(好仓)时,同时向投行承诺:三年后的今天,如果股价低于现在股价的50%,投资者就向投行支付金额=现在股价的50%-3年后的股价,该行为(淡仓)可大幅降低买入股票的成本。金融产品风险巨大,除非你对该股票十分了解,有十足的信心。”
 
      从媒体报道来看,我感觉穷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想替富人数钱都没有这个能力:辉立证券分析师陈星宇指出,港股市场的淡仓只是个笼统称呼,它可以是持有看空期权的多头或持有看多期权的空头,也可以是某些以股票交割的衍生品合约;交易对手可以是财务投资者,也可以是国际投行,甚至可以是个人,因此,无法判断史玉柱到底持有哪一种淡仓。从史玉柱的说法来看,他有可能是构建了一个对冲组合。如果民生银行上涨,他可以赚取正股上涨的收益;如果民生银行正股下跌,他可以赚取衍生品利润。但实际情况有可能很复杂,他可能不是只做了一笔单边衍生品合同,而有可能做了好几笔既有看跌又有看空的合同,然后构建一个极其复杂的投资组合。

      据双子星基金经理袁毅强表示,史玉柱在微博中所表述的有些模糊,事实上,史玉柱应该是在买入民生银行H股的同时,又和投行做了一笔期权买卖。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卖空股票的看跌期权。如果史玉柱判断错了,出现最坏的结果是,全额损失外,还要拿出50%(要看1比1还是1比2而定)资金来补偿投行损失。当然,这种最坏的结果出现的概率很小。如果看对了,史玉柱也不是没有收获,他已经卖出了一份期权,获得的收益是以较低的成本向投行购买民生银行H股,比如,以打折价买到了民生H股。这也就是为什么史玉柱在微博中说“风险巨大”,同时,这也表明史玉柱看多民生银行信心强烈。
 
以下是我的分析:

     
从史玉柱微博内容来看,如果该交易工具的品种为民生银行,则只有民生银行三年后下跌50%以上,史玉柱才需要向投行支付现金,而下跌不到50%,则不需要支付现金;而其增持的股份,在股价上涨的情况下,必然有收益。即在股价上涨的情况下,史玉柱只有增值收益,没有淡仓的亏损,这并不是对冲。史玉柱说的是“某股票”,而不是“民生银行”。

      所以,预计史玉柱的博客中的内容,并不是指其民生银行淡仓的实际交易结构,只是打一个比方。既然香港投行金融产品丰富,就会有民生银行下跌10%、20%、30%、40%、50%不同幅度,触发投行对赌成功的产品,投行似乎没有必要追求民生银行下跌50%这种概率非常低的事件带来的盈利。投行难道连穷人都能做到的精确的计算能力都没有?
 
      香港大资金建仓股票,做反向对冲的情况比较常见。2011年6月17日,郑裕彤通过周大福旗下金骏有限公司,认购中国平安发行的2.72亿股H股新股,募集总金额为194.48亿港元,折合71.50港元/股。交所披露的权益变动信息显示,3月14日平安向郑裕彤定向增发时,郑裕彤就已同时持有1.96亿股中国平安H股淡仓。

      反观郑的这个操作,就有很好的可行性。一方面,郑以市价12%的折扣参与定向增发,跌幅只要不超过12%,就没有浮亏,而下跌后,淡仓部分就有盈利。郑能赚到定向增发折扣的钱。

      郑裕彤旗下公司于2011年8月23及24日减持中国平安H股好仓和淡仓相同数量,共涉及1.96亿股。其中,8月23日以每股平均价62.25港元,减持7600万股;24日以每股平均价64.85港元,减持1.2亿股。
 
      对于所谓的史玉柱可能巨亏的风险,史玉柱6月15日在微博上称,“淡仓总量,我们会控制在好仓及持股总量的1/20以内。风险不大,即使股价跌掉2/3,淡仓造成的损失,也不到现在持股市值的1%。我们专业团队很重视风险测算,我也不想这么快第三次创业”。
 
      对于史玉柱增持民生银行这件事,没有钱途的穷人的思维是骂他是个黑心的资本家,怀疑他的钱来得不干净,愤愤不平地质问民生银行为什么不把100%的利润用于分红,为什么不能提供零利率的房贷……而有可能成为富人的穷人,则可能会想:

      1、史是民生银行的大股东,他对民生银行经营,具有信息优势,这代表了什么?

      2、对于一个被大股东连续30多次增持的上市公司,历史上有过这种情况的上市公司,有几家曾经破产?有多少比例的上市公司未来股价大幅上涨?我记得林奇在他著作中说,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在市场上大量增持股份,而这个企业几个月内居然倒闭,他打赌有史以来这样的公司不超过三家。

      3、史玉柱做的这种对冲,实现了放大杠杆增持民生银行,那么如果自己想放大杠杆,有什么办法?我上周特意考虑了这个问题,因为史的交易细节在网上查不到,我就想起了权证。

      香港民生这样的银行,都算是中盘股,一般不会有权证。而大银行,则有可能有中长期的认购权证。比如建行,渣打发行有一款(18346),明年6月20日才到期,换股比例是1:1,行权价是6.68港元,权证价格是0.242港元,实际杠杆为5.77倍。目前建行H股是5.22港元,假如建行到期时,股价上涨到7元(35%),则该权证的价值是0.32元,较目前价格,有32%的上涨空间,不如正股涨得多。但如果涨到7.5港元(较现价上涨44%),则权证将上涨至0.82港元,可上涨239%,买权证比买正股收益高得多。

来源:搜狐-黄祖斌文集



北京金币网 www.bjjb.net 邮币卡共享
手机13901203358(大宗业务)13366666597(一般业务)
北京金币理财,打造第一品牌!推荐黑马,互利共赢!
工行北京海淀区西区支行:6222020200030743500
农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6228480018415948373
建行北京鼎昆支行:6236680010001938281
 回到顶部